
什麼是老前整理?
「老前整理」的風潮來自日本,意指在壯年期—50歲前後就開始動手整理家裡物品,因身處壯年期自己還有體力與耐性來執行且更有效率。
老前整理怎麼開始?
疫情期間,我讀了一本書——《剛剛好的半獨居生活》。作者 Chocolat 在 60 歲時開始寫部落格,記錄自己如何透過斷捨離與簡約生活,找到日常的自在與樂趣。
她在書中提到,60 歲後明顯感覺體力下滑,開始思考:「如果未來有一天無法再自己整理,會不會給孩子留下麻煩?」於是,她決定展開「老前整理」,將家中不常用的物品清理,只留下真正需要、經常使用的東西。
這本書讓我深受觸動。住了這麼多年,家裡的物品像是悄悄生長的藤蔓,不知不覺間越積越多——孩子小時候的用品、自己因興趣收藏的手作工具書、各式生活雜貨……這些物品不僅充滿回憶,也讓收納變成了一種壓力。
於是,我決定開始自己的「龜速版老前整理」,希望趁著還能動手時,慢慢整理身外物,讓生活變得更輕鬆、舒適。

老前整理怎麼開始?我的4步驟整理術
1️⃣ 分區整理,從不影響他人的地方開始
我先整理自己的物品與公共區域(客廳、廚房),家人的物品則由他們自己決定,避免影響生活習慣。
2️⃣ 物品過濾,確保「留下的都是需要的」
在篩選過程中,我會將物品分成三類:
✔ 要留下的(頻繁使用、真正需要)
📦 可轉售、捐贈或送人(還有價值但自己用不到)
🗑 應該丟棄的(破舊、不堪使用)
3️⃣ 集中整理,避免物品「默默長大」
將同類物品集中收納,例如:所有的文具放在一起、餐具歸位,這樣能避免重複購買,讓收納更有條理。
4️⃣ 分類收納,提升整理效率
👕 衣服:依季節、穿著頻率分類
📚 書籍:依語言類、旅遊類、工具書分類
這樣一來,找到物品更快,也能保持空間整潔!
每完成一個區域,我都會感受到空間變得清爽,心情也變得輕盈。雖然「老前整理」是一條長路,但當我想到未來的家能夠更簡單、自在,就覺得很值得。
二手物品怎麼處理?我的二手販售經驗分享
整理過程中,我發現家中有許多仍然有價值的物品,但自己已經用不到,於是我開始嘗試二手販售,讓物品找到真正需要它的人。
📖 讀冊(專門販售二手書)
因為書籍是我最大的斷捨離挑戰,我選擇將不再需要的書放上「讀冊二手書平台」。截至目前為止,我已經成功賣出 46 本書,讓它們繼續被喜愛閱讀的人珍惜。
如果你也在思考二手書要去哪裡賣,「讀冊」是一個值得嘗試的平台。

🛒 蝦皮(販售家中雜貨、贈品、手工具等)
家裡許多全新未使用的物品,如鍋具、手工藝工具,甚至是以前買車時送的電動打氣機,都透過「蝦皮」成功賣出,讓它們發揮價值,而不是繼續閒置。

⚠ 小提醒:避免在 FB 社團販售,防範詐騙
目前詐騙猖獗,許多「假買家」會透過社群平台行騙,因此我比較推薦使用像「讀冊」或「蝦皮」這樣的二手交易平台,安全性較高
老前整理不只是整理物品,而是讓生活變輕盈
很多人總是想著:「找一天再來整理」,但事實是,如果不開始動手,這一天永遠不會到來!
即使是「龜速版」老前整理也沒關係,重點是動起來!
整理雖然費力,但我們正處於一個適合的階段50歲左右ㄝ自己也還有體力且孩子已經獨立,可以透過整理,一邊回憶人生上半場,一邊規劃未來的生活方式。這樣的整理過程也許會花上 3~4 年,但當你看見家裡逐漸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,那份滿足感是無可取代的。
最有趣的是,當我整理物品時,也發現自己開始檢視過去的消費行為,學會區分理性消費與衝動購物,這讓我更懂得珍惜真正需要的東西。
分享你的老前整理經驗!
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對「老前整理」有更多想法!如果你也有整理經驗,或是有其他不錯的二手物品處理方式,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分享!
如果大家有興趣,我之後也可以寫一篇 如何在「讀冊」與「蝦皮」申請帳號並成功賣出二手物品 的詳細教學,讓更多人一起加入這場「溫暖的斷捨離」。